最近,美国针对多类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再度升级,制造业、外贸企业主纷纷叫苦不迭——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飙升、订单利润压缩……面对这场“成本风暴”的冲击,不少企业开始重新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选择也成了企业主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一些企业在调整保险方案时陷入误区:过分追求保费降价,忽视保障责任匹配度,结果导致了风险暴露面的扩大。
真相是:
关税政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但保险的理赔标准和保障范围只取决于合同条款,与外部经济环境无关。
保单中白纸黑字约定的赔偿条款依然有效,真正影响企业风险兜底能力的,不是关税高低,而是你选择的保险公司是否靠谱、保障责任是否精准覆盖。
企业主想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能够稳健前行,要做到以下3点:
关税战可能影响企业利润,但保单的核心功能始终是风险转移。与其纠结保费波动,不如逐条核对保单中的“保险责任”条款(如高空作业定义为几米,拒赔医院有哪些,哪些意外不保等)。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一家合格的保险公司需要做到3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大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于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及以上。保险公司会定期公开披露此类信息,企业主应予以关注。
部分保险产品可能通过缩减责任范围或提高免赔额来降低保费,企业主需警惕这类“伪高性价比”产品,避免风险爆发时才发现“保而不赔”。
总之,关税加征是短期挑战,而保险保障是长期壁垒。企业主更应关注保单的责任条款精准性和保险公司品牌可信度,而非被外部波动打乱风险管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