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惠民保,大家肯定不陌生。
从去年开始,这种由政府指导、保费低、几乎零门槛的医疗保险,在全国各省份各城市遍地开花,走进千家万户。
《上海保险》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111款惠民保上线,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
然而,在惠民保活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
这不,银保监会在近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来规范惠民保的发展。
此次银保监会《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四块:
今天咱们就来带大家深度解读一波~惠民保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银保监会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规范?
问题一:惠民保之间也有“内卷”?
职场内卷、教育内卷、养老内卷,没想到惠民保之间也有“内卷”!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咱们来看一看:
一个城市居然出现了多款惠民保产品!
就拿宁波市的“工惠保”、“甬惠保”和“市民保”三款产品来说,参保门槛相同、保费都在50元左右,保障责任也几乎一致,对于看不懂条款、不了解保险知识的市民来说,只会更迷糊:究竟应该选择哪一款呢?
蛋糕这么大,谁都想来分一块,但这样的“内卷”很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比如虚假宣传、恶意压价,这种薅流量的形式,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最终利益受损、保障不稳的还是咱们普通老百姓。
问题二:同质化严重,看不到“定制”
银保监会将惠民保称作“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这“定制”二字就值得细细品究。
每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医保政策、报销比例、居民健康程度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定制惠民保的时候,怎么定价、怎么保障都应该有所细分。
但咱们来看看目前市场上惠民保的情况:
可以明显看出,除了最近推出的沪惠保,目前市场上的惠民保产品,保障责任构成都是差不多的,通常为社保内住院保障+特药保障,在免赔额、赔付比例等方面的设计也大同小异,没有仔细去考虑当地民众的实际情况,缺乏城市特色。
问题三:逆选择严重,续保有保障吗?
医疗保险的一大重点就是续保。
大家都知道,在商业百万医疗险中,会有一些保证续保的产品,比如保证续保6年的超越保2020、保证续保20年的泰享年年。
但在惠民保中,并不存在“保证续保”这一说。
官方给出的回复是:第二年需重新投保,具体政策待官方公布。
如果保险公司盈利了还好说,如果保险公司第一年亏损了,第二年甩手走人了,那大家的保障该怎么办?
而且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惠民保的健康告知宽松,很适合非标体选择,逆选择严重,从长期角度来看,健康群体的参保人会越来越少,非健康人群的参保人肯定会持续积累,势必会让赔付率持续走高,想要持续发展就得做出一定调整。
问题四:“挂羊头卖狗肉”,谁都来蹭?
“茶颜悦色”奶茶店火了以后,“茶颜观色”也开了起来,想要借着热度火一把。
同样的,惠民保火了以后自带流量,部分产品就打着“政府背书”的旗号,想要蹭蹭这个热度。
比如之前全国销售的城*保,不少人以为是“政府背书”的惠民产品,但事实上背后并没有任何政府医疗机构的参与。
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有损政府形象,更会对大家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监管在这一块儿要严格打击,杜绝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除了上面这些问题,惠民保报销比例有限、增值服务不足、免赔额过高等等,也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随着惠民保的迅猛发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想必这也是银保监会此次发布《通知》的目的所在。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惠民保的出现对大家是有利的,尤其是那些买不了商业保险的人,比如过不了健康告知的、年龄过大的、预算真的特别低的等等,买一份符合条件的惠民保跟医保搭配起来还是挺好的。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配置商业医疗险和重疾险,获得更全面的保障,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