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保险网_银保监会网销许可的正规保险平台 横琴无忧人生2020重大疾病保险
首页>行业新闻>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之道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之道

更新时间:2017-06-01 15:07 作者:梧桐树保险网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思路透露出改变的迹象。特别是4月以来,中国保监会密集发布通知,强调保险行业加强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明确推进市场整治的路径举措,加速显现保险行业监管环境新特征。  

后监管时代来临

  维护金融稳定和加强风险防范成为根本目标。2017年以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保障金融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行业监管从紧从严思路进一步推进。资本失实、营销失信等行业重点领域问题将面临从严整治、从快处理、从重问责,对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的打击整治更加坚决彻底。通过窗口指导和穿透式排查相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构建严密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在后监管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未来市场秩序将更趋规范,在保证互联网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将对互联网保险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从2015年《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出台以来,互联网保险行业逐渐由野蛮生长演变为规范发展。2017年出台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负面清单”,《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关注互联网保险等各类新型保险业务风险,确保业务创新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专业人员配备等相适应。“规范发展”先行成为新时期互联网保险创新的基本原则,以风险可控为基础推进创新成为后监管时代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要理念。  

 timg (4).jpg


  互联网保险新特点  

  1、行业增长开始结构性分化。

  基于鼓励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互联网保险发展迅猛,2013年开始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随着规范性政策的先后出台,政策红利拐点下的创新发展的边际效用正在递减,资本红利的刺激作用尚未完全显现,互联网保险行业螺旋式增长的第二拐点尚未真正来临,结构性分化进一步加速。  

  2、产品创新同质化竞争加剧。

  面对新兴领域和新型技术,部分险企和第三方平台往往一哄而上,缺乏科学规划、系统支持和服务匹配。随着市场参与主体数量骤增和创新场景集中,价格比拼再次成为其主动选择的竞争策略,甚至采用简单复制产品条款等方式,模式创新缺乏竞争力。例如,部分资本希望借助互助保险计划实现资金融通,产品设计不符合保险基本原理,模式运作不符合行业监管要求,随着市场规范必然面临淘汰的命运。


  互联网保险规范和创新再平衡  

  1、加强风险控制,严控风险源头。

  市场主体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时,要认真研判新业态、新领域的性质和特点,高度重视互联网保险的风险,认清其聚集和扩散的可能性。完善保险公司风险缓释和衰减链条,尽可能降低外部风险对公司的冲击和影响,守住风险底线。  

  2、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风控和创新能力。

  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保险产品设计,精准抓住消费者购物习惯、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征,分析风险概率并开展有效定价,建立客户标签并构建用户画像,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客户准确而且独有的风险信息,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通过消费者交互媒介获取行为数据反馈,利用用户数据的多维交叉匹配,加强风险监测,动态优化调整产品,提高潜在风险筛查水平。三是打造生态圈,实现增强型创新。

  互联网保险应该摒弃噱头式创新,应该借助和互联网知名品牌的合作,强化自身品牌传播率,实现口碑快速累积和低成本扩散。借助行业大数据和消费者标签将用户黏度转移到互联网保险上来,借助互联网传播媒介快速获取用户使用反馈,实现共赢和混合发展。通过有意识地构建或合作构建生态圈,弥补自身流程和场景的短板,发挥风险识别、分析和管理的职能。

  随着监管环境的完善、行业发展演变以及资本大量涌入等因素的叠加,未来互联网保险行业将会在内涵式增长后迎来新的爆发机遇,市场参与主体将在规范和创新之间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

保险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