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想买保险,绝大多数保险从业者都会推荐购买重疾险,但是你真的了解重疾险吗?
如果你想买保险,绝大多数保险从业者都会推荐购买重疾险,但是你真的了解重疾险吗?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重疾险的知识,让你至少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都会留意“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但对于精算师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
提前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只赔付一次,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会便宜。
额外给付型: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可能赔付两次(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
除了上面说的给付方式,保险期间、缴费期间、保额、年龄、性别等的保险产品属性也会影响保费高低。比如保险期间短的肯定比长的价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识推理就知道为什么了,这里就不作解释了。
很多人不理解重疾险的重疾种类究竟是如何定义的,保障的哪些疾病真的有根据吗?
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提供这6种保障: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可能患上重疾的80%-85%。
保障的疾病数是否越多越好?
刚才说了保险行业协会的重疾定义只规定了25种,但是很多公司甚至有产品会提供超过100种疾病的保障,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如果增加的这75种重疾对于费率增加影响不大,比如只比25种基本重疾增加了10%的费率,虽说多点保障也无妨。但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特别是香港的地下保单)把这100种重疾营造成比25种重疾要多了3倍保障,保费也顺势给你加了很多。同理轻症也是,轻症的发生率其实说高不高,很多人甚至没有查出轻症反而直接查出得到重疾了。也就是,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会先得到轻症,再会得到重疾,你得能在重疾还处于轻症状态下能被检查出来才行。还是那一句,如果增加轻症后,保费增加不多,可以考虑,如果你顺势又大涨了一笔,我觉得不划算。还有轻症多数并不能严重威胁人的生命,不一定像重疾那样要最好的治疗,也并不一定会对人的财务状况做出重大影响。
重疾险应该买多少保额?
无论购买哪种保险和购买多少保额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因为保险不是免费,是要花钱的。至于像每年应该花多少钱在保险上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都不同,无法做出个定量标准。但从充分保障角度,根据保险专家的建议和理赔经验,建议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因为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比如到100万,这样对患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补贴。不过,投保超过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体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