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山之战”原指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鏖战。经此一役,丰臣秀吉逐步完成统一日本的霸业,实现了由田舍郎到天子堂的逆袭。由于战役名含有胜者成为“天王”的意思,现在网络用语将“天王山之战”普遍看作“关键战役”,胜者一举定鼎。
当前,各大险企亦大力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一场关于保险生态的争锋战山雨欲来。基于保险行业全链条风险管理、全场景连通的本质属性,肩负服务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的保险生态“天王山之战”已经箭在弦上。行业是做先锋还是当随从?且拭目以待。
1、守土有责,保险业生态建设实乃是保险经营的本性使然。
生态型商业模式是一个互联网概念,目前并无权威的统一定义。
该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链接不同的产品、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从而搭建或参与开放式生态协同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并从中受益的商业模式。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经营并构建生态系统,在保险业并不完全是一个新概念。为什么保险公司会自发地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其核心原因即在于:
一方面,保险具有“跨界”的天然属性,可以自然切入绝大多数场景,并把客户不同节点的需求无缝连接起来,拥有全场景联通的强大功能。
另一方面,保险经营的本质属性就是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事前要核保,对人和物的风险进行评定和筛分;事中要进行防灾防损,管控理赔成本;事后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进行补偿,提升客户满意度。
因此保险经营本身就涉及风险的链式管理,从来就不是只专注于检测服务、使用服务或恢复服务中的单个环节。做好生态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加之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保险已成为生态建设的最适宜的底层工具之一。
2、凛冬将至,保险业迎来“生态建设”的“天王山”之战。
2017年3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发布《保险科技创新报告》,如果不主动进行生态建设,保险业抑或陷入“出局”的窘境。细思极恐,理由有三。
首先,客户隔离。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保险业不做生态建设,丧失客户现象会日益严重,因为对新一代互联网用户消费产生核心影响的,不仅是价格因素,也包括时间成本,他们更愿意接受一站式服务。
其次,利润微薄。保险业不做生态必然利薄如纸。客户掌握在别人手上,保险公司就失去了衣食父母,自然也就谈不上获得应有的利润。
第三,发展空间受限。保险业不做生态必然沦为产业链的低端,部分需要核心数据的业务甚至无法开展。保险公司无法构建核心竞争力,罔论实现贯彻行业理念、主导发展方向等深层次诉求。
Winter is coming。保险公司面临的不仅行业内的激烈厮杀,而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建设保险生态是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
3、自带光环,保险业生态建设所独具的先天条件和先发优势。
其一,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服务业空白点和消费痛点为保险生态建设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其二,新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保险数据,有效提升保险产业链延伸经营能力,催生产业数据思维的变革。
其三,保险公司实力明显增强,为保险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当前利率长期低位、优质资产依然稀缺,投资扩展产业链条、拓展商业边界更是险企资金运用的内在需求。
保险起源于海上贸易,壮大于人类对生命安全和安稳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保险业的保险生态建设探索已然初露锋芒,亦有可能探索出一条与老牌保险大国不同的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之路。